好像有以下一种说法在一些格斗家中流传着,即“KO输掉比赛后的晚上最好不要睡觉。因为睡觉的话以后抗打击就会更弱。”为什么呢?可能是被KO的选手自己也很不安,担心当晚一觉过去就醒不来了吧。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而且正相反,“被KO的当天,更应该尽早睡。”
头部被重击会怎样?简单的说,就是会产生脑震荡,一时间意识丧失。还有,头部的剧烈摇动本身会对脑产生物理伤害(脑挫伤)、或者小血管断裂造成硬膜下血肿等。出血的情况下,有时候症状不会立刻显现,但之后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头部被重击后,一定找注意不要错过任何征兆。
头部感到越来越疼、呕吐现象这些就是危险的征兆。比赛之后,由于脱水、体液电解质失衡,自律神经不调等也会使人想吐。但是,如果呕吐翻来覆去的话,就要考虑把头内部有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了。这个征兆不注意的话,意识水平会逐渐下降,手足发生痉挛,这样就已经是生死攸关的了。所以在医院是非常必要的。处理被延误的话,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有可能发生。而这并不只局限于格斗运动,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原因头部被重击后,如果觉得很难受,医院。
其实即使比赛中头部被击,后果就很严重的事并不多。只是赛后的地静养、全身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拳馆的馆长和教练们,都应该好好的掌握这些方面的医学知识。向选手们灌输的不是什么“最好不要睡觉”,而是正确的医学知识。“睡觉的话以后抗打击就会更弱”都是无稽之谈。
那么,比赛现场遇到KO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是确认被KO选手的意识状况。接着生命症状的确认,包括心脏跳动情况、有没有呼吸等。再下来就是检查全身有没有异常的地方,等待他恢复意识,这时重要的是要让选手安静不要动。等选手意识恢复了,但还有些发呆时,让他弯膝屈肘等确认神经(颈椎)有没有损伤,进而检查有没有骨(颈椎)受伤。在这些步骤后,才是将选手抬到担架上或让他起来走动。
在看泰拳比赛时,经常看到泰拳教练摇动被KO选手的头部,脑震荡的人还要被进一步摇头,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如果是想让他早些恢复意识,可以用手平拍选手前胸。摇头的话还不如轻扇嘴巴,当然不是像猪木那样为了“斗魂注入”而扇大嘴巴。
比赛结束后的酒宴上,有选手会饮酒,但被KO的选手是不应该饮酒的。你想,酒喝多了之后,吐了的话,到底是脑部受伤引起的还是酒喝多了引起的呢?更甚的是,酒精让血管扩张,可能会使原本出血的地方更严重,失去意识的话,让诊断也非常困难。结果,医院的医院抢救。而那时,满身酒气,值班医生会也会很厌烦吧。
还有一点,对躺在地上的选手,有人说“把头抬高”、而有人说“把头放低”。这些都是错误的,这些都是针对末梢循环障碍的人的措施。末梢循环障碍,是指大量出血或身体中血管扩张,而流向脑部的血液减少的状态。这是首先要确保让血液流向脑部,所以要让头放低而脚抬高。这和被KO的选手的状态基本没有关系。倒是那些看了KO的场面而有女孩子昏过去了,那时因为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对她要将头放低脚抬高。再重申一下,对被KO的选手最重要的是要安静平躺。很多人把各种知识混在一起,错误的KO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一定要准确掌握这些知识。
Jianke短评:
最近俄罗斯27岁职业拳击选手RomanSimakov,中国23岁的散打运动员上官鹏飞先后由于比赛中被KO,头部受伤而不幸去世,在国内针对格斗赛事和选手安全的事受到包括一般媒体在内的重视和议论。
选手死亡这一悲剧的原因很多,这里不作分析和推断了。
但无论从哪方面说,对于选手的安全,赛事组织方是负有最重要的责任的,赛前赛后体检、比赛保险、统一裁判选手各方对规则的认识工作、赛场医护急救人员的配备、医院的预备,组织方有众多的工作要做。
而另一方面,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赛事组织者之外,包括裁判、教练、和选手本人都需要有正确的医护知识和意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不让悲剧发生。
《格斗技诊断手册》(7)KO之后该如何处理
上官鹏飞,走时才23岁,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也为了鹏飞热爱的事业,我们要做的不是禁赛,而是在加强赛事组织工作上下功夫,在所有相关能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教育上下功夫,而这一方面美国日本已经摸索了很久,特别是美国更是建立很完善的制度,我们无需从零开始,可以大胆的借鉴和学习。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