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非常支持中国的搏击赛事,希望中国搏击能够发展壮大,正所谓忠言逆耳,有时候真实的批评比虚假的赞美更有意义。资本进入搏击运动后,很多人发现就算政策好了,资本来了,搏击行业依然是一片茫然,甚至更加混乱。把一些事情真相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搏击能够良好发展,因为指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中国搏击造假是常态
中国搏击赛事全部造假,这里说的搏击赛事是指踢拳(自由搏击)赛事为主。这个“假”并不是单纯的赛事或者运动员的责任,造成这个情况有两个原因,根本原因是搏击运动不规范,第二个原因是国情导致的,有些时候赛事也是身不由己。
先说国情原因。中国有多年的武术文化,有深厚的武侠情结,还有强烈的民族情结和历史原因,导致搏击赛事各种造假。比如中外搏击赛事最大的区别就是多数都以“中外对抗”为主,老百姓喜欢看“中国选手打老外”,各种赛事对阵名单都是中国VS外国,加上一些宣传炒作的噱头比如“中国功夫VS日本空手道”、“中国武术迎战泰拳”、“少林武当迎战某某国外武术”等等,搏击运动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不得不做这些娱乐性的安排吸引眼球。
比如某次“太极拳VS泰拳”的比赛,其实全部参赛选手都是泰拳运动员,只不过是中国泰拳对泰国泰拳罢了。还有一些夸张的炒作噱头,如“某某泰拳王挑战中国功夫无人应战”等宣传,站在拳击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可笑的。赛事方安排选手比赛,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对手和时间。
再说说行业不规范导致的造假。搏击不像拳击那样,每个注册拳手每一场比赛的战绩胜负都有明确公开的记录,不只是中国,国外很多搏击运动员的战绩都查不到。因此,很多赛事会虚报选手的战绩,甚至连国籍姓名都是假的。很多外方选手是随便找来的留学生演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处“表演”,为了不穿帮,每次都改变国籍和姓名。这已是搏击圈内公开的秘密,网友也笑称那个“来自蒙古的日本人“、”某国的谁又来了”。所谓的国外拳王其实很业余,甚至根本不是运动员。
除了运动员姓名、国籍、战绩、头衔造假以外,有些问题是行业内部造成的。比如某赛事的明星选手希望参加更多其他赛事赚钱,赛事方也准许,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不败,因为在这里是不败的冠军,到外面输了会使影响自己赛事水平和含金量。很多运动员为了参加更多比赛赚钱,只好打一些“稳赢”的比赛,甚至去找一些前面说的国外“演员”来演戏,这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就算运动员不打假,但为了短时间内打两场比赛,必须保证不受伤,因此会有造假。运动员不容易,都希望多打比赛多赚钱,就算要挑菜鸟打,但决策权和责任还是在赛事方。
现在信息发达,各种自媒体泛滥,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帐号发表看法,让国内赛事觉得有了增加光环的用武之地。你说你是世界顶级,我说我是专业品牌IP赛事,他说他是殿堂级引领中国搏击。天天自吹自擂,各种网络媒体平台文章泛滥,不明真相的自媒体也跟风添油加醋。
为什么现在武者网很少原创的国内赛事新闻,因为国内很多选手的战绩不详,而且有时候查到外方选手的战绩与国内赛事方宣布的战绩完全相反。比如日本选手可以查到的战绩是1胜9负,赛事方会写9胜1负,夸张的会写29胜1负,反正选手战绩和头衔一般查不到,随便乱说。官方的通稿里有各种吹捧性的语句,赛事方更喜欢媒体发他们的通稿。
为了比赛而比赛
赛事组织者把搏击当成了表演秀而非体育运动,不科学的赛制、不合理的配对、盲目的虚假炒作、临时东拼西凑的挑战者、毫无意义的连胜纪录、低水平的冠军头衔战和卫冕战,很多所谓的搏击赛事其实只是电视台的栏目而已,连最基本的直播都做不到。试想,足球或篮球比赛会出现上半场直播,下半场一周后录播的情况吗?在国外,搏击赛事基本都是直播或延时直播,第一时间比赛结果就公布了,而中国搏击赛事很多都是录播或者直播一半,比赛结果要等着下周电视播出后才准许公开。有人把结果公布出来,赛事方很不高兴,怕影响收视率,其实也没几个人在乎这种栏目的比赛结果。
大部分赛事组织者的概念就是找个投资人出钱,最好能每月打一次比赛,如果不差钱,还可以请几个国际大牌明星,再复杂一点还可以找32个或者16个人单败淘汰赛,最后决出8个人或者4个人,一晚上连打两三场比赛,争夺所谓的世界金腰带。如果还不够吸引人,就想一些奇葩的赛制,不分体重级别的混战、女打男、轻量级打重量级、俱乐部团战、5人混战等异想天开的尝试,为了比赛而比赛,随时随地任意安排金腰带争夺,让没水平的比赛成为压轴大戏,真正有实力有水平的运动员做垫场赛,这也是目前中国许多赛事可悲的情况。
今年篮球巨星姚明也进军搏击行业,投资了国外踢拳赛事Glory荣耀格斗。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姚明不投资中国自己的赛事,道理很简单,目前这些搏击赛事跟Glory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打开各大赛事的官方网站,一目了然,国内的赛事虽然有钱,只不过是暴发户而已,除了砸钱在运动员出场费以外,只能在灯光舞美LED屏幕上下功夫,各种莫名其妙的歌星献唱,对搏击运动,对体育几乎不懂。
运动员左右为难
打拳是要付出鲜血和汗水的运动。一个职业拳手初期需要慢慢积累经验,有什么比赛就打什么比赛,但是到了中期和后期,都会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拿熊朝忠和邹市明为例子,每一次比赛不只是追求胜利,排名晋级,从四回合打到十二回合,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拳王,达到职业生涯最高峰。随着排名提高,出场费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中国的搏击运动员基本都在迷茫的状态,比赛很多,打来打去,似乎到了瓶颈,无论赢了哪个人还是哪个金腰带,都没能达到世界拳王那种高度。
某自称世界顶级的赛事,安排打一个日本菜鸟,就可以拿金腰带和百万奖金,这让其他运动员都在想,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去跟国际顶尖选手拼个你死我活,输赢都挨骂。某格斗栏目为了抢夺运动员资源,曾经放话,表示“签了我的比赛保证本国选手打老外稳赢”,另一个赛事则公开表示自己的配对很公正很严格,中方运动员遇到的都是国外强手。以目前阶段中国运动员水平和观众的喜好来看,包庇中国选手打国外菜鸟的那个赛事更得人心,多数观众就喜欢看中国选手打老外,像美国观众那样支持菲律宾拳王帕奎奥而嘘本国拳王梅威瑟这种事情,目前在中国基本不会发生。在这种混乱的氛围里,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虐国外菜鸟,因为打高手付出的代价和换来的好处都不如虐菜鸟合适。运动员都想亲朋好友在电视机前看自己为国争光打老外,谁也不想父母妻儿看自己被高手暴打。赢了比赛不仅有钱赚,还有粉丝支持,更有老板投资,输了比赛什么都没有,甚至还被网友骂。
由于政策利好和资本进入,出现了很多新的赛事,但是实在找不出什么噱头,优秀运动员资源几乎被几大赛事垄断,很多赛事组织者只能以“自己的比赛是真打”作为优点自夸。想一想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一个体育项目以“不玩假”作为自豪的赞美,可想而知里面水有多深。
中国搏击市场现状堪忧
中国搏击赛事方自己的文案给媒体发通稿,各种自吹自擂铺天盖地,“世界第一”、“世界排名”、“世界冠军”、“专业赛事”、“创造历史”、“殿堂级”、“外媒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