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世道不太平,今天劫飞机,明天打飞机。要想出门旅旅游,没点功夫看来是不行了。但功夫学什么好呢,既然是萌叔,就不向你推荐少林、武当、峨眉、崆峒这些个小说上的功夫啦。要学就学点儿狠的,近几年大热的泰拳让大家伙认识到了东南亚的功夫,既然如此,咱们就看看东南亚还有那些功夫,学两招防防身。
东南亚武林绝学缅拳近代国际上将缅甸武术统称为“斌道”(Bando),斌道实际就是缅拳。
缅拳允许用头撞和摔,基本上就是自由打架的模式,其凶狠的打法和过于开放的规则与现代体育格格不入。而这也正是缅甸拳推广不力,至今在世界技击中影响力微弱的主要原因。
不过,影响小并不代表不实用。东南亚人种身体素质上的制约迫使缅拳将人体能运用的所有攻击部位都运用出来,头顶、肩撞、扫蹬、飞膝、砸肘,人体坚硬有力的部位在缅拳中全部被发挥到极致。更致命的是缅拳阴狠毒辣,一旦发动攻击立体攻势一环接一环,直到重创对手,缅甸拳是在战场上进化出的致命武术。
年,英国加紧对亚洲的殖民扩张,缅甸首当其冲。英国军队入侵缅甸时,尽管在武器装备上英军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缅甸军队的缅拳也让英国人吃尽苦头,英国军队把使用缅拳的英勇士兵称为“极可怕的敌人”。因为缅拳在战场中的强大威力让英国士兵心悸,英国军队统治缅甸后颁布法令禁止缅拳的传播,缅拳只能在地下秘密流传。
希拉这个希拉可不是“我是歌手”里的希拉!希拉(PencakSilat或Silat)源自14世纪爪哇的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然后传到东南亚各地。
希拉通过观察和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而形成,如猴子、白鹰或老虎,有点儿类似中国的象形拳。这种武术不但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广为人知,并且在诸如泰国和菲律宾等国之中也可以发现它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形式。
在马来西亚,这种自卫术依据伊斯兰教条,发展出宗教上的力量。
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参与者能藉着希拉武术以提高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马来青年男女从事这项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令人着迷的运动同时也是一种舞蹈,几百年来在马来群岛中一直广为流传。在马来西亚有许多这种表演团体,比较有名的是silatgayung,silatcekak,silatKalimah等。一般在结婚,国家庆典或是武术竞赛中可以见到。
这是印尼动作大片《突袭》中的武术集锦,希拉的现代版本。
泰拳泰拳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古泰国与邻国的战争中,泰拳起到了保家卫国的作用,所以它是战争的产物。它的一切思想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把身体上所有能用的部位都当做武器来攻击。现在以旅游业支撑经济的泰国,泰拳地位更为重要。
泰国有超过家拳馆,注册拳手高达2万多人,但是在别人眼中它一直是神秘,并且威力巨大的武术。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搏击运动的潮流引入,泰拳从原始的武术发展成为一种激烈对抗运动,去除了原先很多复杂的动作,以实用和高效率著称,随着泰拳手不断的进入世界搏击舞台,让世界为之惊讶。现在欧美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和内地的北上广等大城市泰拳俱乐部比比皆是。
技术成熟的拳师,能运用全身武器于俄顷间击倒对手。泰拳师决胜条件是技艺、气力、智谋及精神力量的总结合,其最高领域为机巧圆通,变化无常,而不局限于任何拳术技法或招数。泰拳与泰族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其宗教色彩浓厚。例如入门拜师、竞技礼节及拳舞仪式等等,都有宗教艺术背景。至于泰国的古典诗剧和舞蹈艺术,其中有很多动作和细节被融会于拳术之中。由此看来,泰拳被视为泰国的民族艺术绝非牵强,实属极具代表性的技艺。著名的泰拳拳王有播求、雅桑克莱、西蒙·马库斯等。
罕见!格斗天王实战对决泰拳王播求VS地狱魔王马库斯
菲律宾短棍菲律宾短棍又称“菲律宾魔杖”,菲律宾语名为Arnis(读音阿尼斯)。是由古代菲律宾刀剑搏击术所演变出来的一种兵器技击法,可单棍或双棍使用,由于功夫明星李小龙在其主演的一部电影中和菲律宾武术家丹尼·依路山度有一场生死战是用魔杖对打。而李小龙在创造独门武功“截拳道”时,亦吸收了许多Arnis精华。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李小龙短棍”。
一般人对Arnis的认识,只是一枝短棍或一对短棍(约70厘米长),其实,菲律宾魔杖只是菲律宾武术系统中的一种器械。菲律宾武术Arnis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武学流派,包括器械及徒手技法。器械方面,它除了有单魔杖、还有双魔杖、短刀配棍、短刀、刀剑,双手棍、长棍,双节棍、盾牌配棍。
而紧急自卫中,也可使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之物品,例如:雨伞,网球拍,木杖,原子笔,卷起的报纸或杂志。所谓高手出招,一切皆可为武器。目前在世界各地,菲律宾短棍术已十分流行,不仅是民众将其作为健身运动,军警或特战队员也通过其简洁有效的打法,提升警棍或匕首的效能,以便有效反制罪犯。
拉搏卡刀高棉武术有四种:拉搏卡刀(Labokatao),柬式自由搏击,柬式传统棍术,以及柬式摔跤。其中,历史最悠久、杀伤力最强的是拉搏卡刀。
拉搏卡刀,以前叫做Bokator,正式英文名为Labokatao,可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吴哥窟中的雕刻品和浮雕可以证明。
拉搏卡刀(Labokatao)是柬埔寨传统的近距离徒手搏斗,也包括地面技术和兵器的使用。习武者通常用膝盖、肘、手、脚甚至头来攻击,到最后一击时,招招可致命。
在冷兵器还未盛行的古吴哥时代,拉搏卡刀(Labokatao)就是高棉军队近距离作战取胜的法宝。无论国王、王族、士兵、平民百姓,都精通拉搏卡刀(Labokatao),都有强壮的身体和系统的格斗技,就是这一点,让高棉军队在战争中威震四方,对邻国震慑力超强。
现在,拉搏卡刀正在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欧美人慕名而来学习这个古老的格斗搏击术。
老挝拳击、刀舞说到老挝,可能大家的印象大多是秀丽的自然风光、温婉的老挝少女还有爽口的特色美食,然而即使是善良淳朴敦厚老实如老挝人民,心底也藏着对力量和激情的渴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在老挝最喜闻乐见的两种功夫——“muayLao”(老挝拳击)和“Fondarb”(刀舞)。
muay一词来自于梵语,意为“拳击”是中南半岛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格斗术,主要运用人体的拳、腿、膝、肘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拳发腿、使膝用肘发力流畅顺达,力量展现极为充沛,攻击力猛锐。
将这种格斗术的名声推至极致的要数muayThai(泰拳)了,然而,在毗邻泰国的老挝,其人民对这种格斗术的热衷并不弱于泰国。老挝的拳手通常都很年轻,精悍且极具爆发力。在台下时,穿着肥大短裤的看起来很无害的,但一旦他们登上赛场,却会展示出令人瞠目的爆发力和破坏力。
老挝的另外一种功夫则是Fondarb刀舞,一般是在新年、龙舟节、塔銮节等重大节庆庆典上才会出现的表演。刀手们手持两柄锋利长刀,以刀刃在自己的要害部位进行戳刺、切割等危险动作,然而在观众尖叫之后则会发现,利刃并未给刀手们的身体带来任何伤痕。是不是很有些像中国传说中的外家硬气功“金钟罩”“铁布衫”的感觉呢?
有人也许会怀疑,那些长刀并未开锋吧?在开场前,刀手们可是轻轻松松地就用手中的长刀将芭蕉树给砍得支离破碎哦……种种神奇之处,等着您亲眼去发现哦!
越武道越武道(vovinam)是年由越南武师阮禄创立的一项武术运动,但最开始的时候并不盛行,直到年才开始公开宣传,并提出“身心革命”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习武者在体能及精神上都有所收获。
越武道在越南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了世界各国武术精华,刚柔兼具,以拳、肘、膝、鞭腿技术乃至刀剑、棍术等武器作为防守和攻击手段。此外,越武道还包括空手对抗器械的技法训练。
越武道技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武术更富有自由开放的攻击技巧。越武道的经典招式是双腿跃起,利用双腿夹击对手的颈部,甚至有华丽的旋转腿法,瞬间把对手击倒。越武道的不少动作也出现在电影中。练习越武道能够提高身体速度、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度以及耐力等。
相对于其他越南武术来说,越武道发展最具规模,目前已普及到包括台湾、波兰、柬埔寨、丹麦、美国、挪威、俄罗斯、瑞士、泰国、澳大利亚等六十多个地区和国家。
年,越武道联盟成立大会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次年,越武道国际联盟成立大会也在此举行。越武道的武术套路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进攻,反击和缴械武器,从棍法等单人训练模式到双人、三人及多人对练,越武道具有丰富的练习方式,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
最后提醒各位:
格斗有危险,
练武需小心!
作者:雷德辛、陈霞枫、张弘、朱福宁、何斌、杨天舒、阮诚忠、邓倩、魏为
鸣谢:柬约、CRI菲律宾、缅甸在线、百度百科
转载不注明出处,小心萌叔戳双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