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精英杯台北国际城市国武术邀请赛在台湾省台北市落下帷幕,俱乐部台湾学员陈柏仲经过顽强拼搏获得男子散打60公斤级银牌。
精英新生代陈柏仲
年底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请问是精英散打吗?我找曹教练”,“我就是”,“哦,我叫陈柏仲,今年24岁,我是台湾的,我想到精英学散打...”,挂掉电话我也没往心里去,台湾哎...我自言自语道(此处是港台腔)时间来到年二月的一天,记得那天刚下课,进来一个年轻人,文质彬彬的拖着一个大箱子走近了武馆...曹教练好,我是陈柏仲,我从台湾来,请问我住哪?我当场傻掉...真来了?住哪啊?当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先住馆里吧,师爷曹老师发话了”,“看样子也不像个坏人”,师爷小声嘟囔着,才刚认识就把“家”扔给一个“陌生人”,以曹老师的脾气是不可想象的...可能,这就是缘分吧,第二天从格斗式、步伐、一拳一腿开始教...师徒缘份自此展开...
也正式开启了阿仲的功夫梦,在青岛近半年的时间里,陈柏仲一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在自己租住的宿舍以外就是每天跟着俱乐部训练,每天五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和大运动量也让陈柏仲感到苦不堪言,但他的执着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十多年来在武术散打方面的所学、所悟、所想,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位来自台湾的徒弟
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我也发现了阿仲身上很多同龄人所不具备的优点,懂礼貌,见到我和师爷先鞠躬问好,训练完以后还要再鞠躬致谢。简朴,吃饭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剩饭,穿衣服不要“牌子”合适就好,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IPHONE,而阿仲还用着一部很老旧NOKIA的手机,电脑也是老掉牙的那种。很多中国传统的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得都很到位,执着、刻苦、质朴、涵养。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孩子在当下的社会中越来越少了。
当得知我们要参加年澳门国际武术比赛时,阿仲问我“教练,我可以代表精英参赛吗?”“阿仲,你打过比赛吗”?“教练,我虽然没打过散打比赛,但我打过很多跆拳道比赛”,“拿过成绩吗”?“嗯,最好成绩台湾青少年亚军”,“哦,跆拳道比赛和散打比赛不一样,你才练了不到半年,不怕吗?“教练,别忘了我的教练和师爷是谁,怎么会怕...”这小子,在青岛学“油”了,说话往人心里送..“好,那就打吧”,说实话,当时心里有点“忐忑”,台湾同胞啊,如果比赛出什么问题,这责任“大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首次参加散打比赛的阿仲即获得了澳门国际武术比赛散打60公斤级铜牌,其绝活“转身后蹬腿”令对手苦不堪言。比赛结束后回来,也到了阿仲要回台湾的日子了,临走那一天,我啰啰嗦嗦的对他说了很多话,他低着头一直重复着“嗯嗯,好的教练,我会加油...”那天我没到机场去送他...
回到台湾以后,阿仲找到了一份动漫公司动作演员的工作,但一直坚持练习散打,每逢春节、中秋节我都会接到他的电话“教练,节日快乐”“好,给师爷打电话了吗?”“有”,“好”。年我们要组队参加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我拨通了他的电话,“阿仲,三月份香港比赛,打不打?”,“打”,“好,香港见”,男人间的对话,“简单粗暴”...香港比赛他首轮即遭遇了同级别最强的印度国家队队员,输了...与奖牌失之交臂,但在与强手的较量中,他收获了很多...此后,每次接到阿仲的电话几乎都是喜讯,“教练,我获得了台湾散打锦标赛的亚军(年)”,“好,继续努力”。“教练,我拿冠军了(台湾散打锦标赛)”,“好,继续努力”。“教练,我到泰国学泰拳了,在善猜(泰拳天王)的拳馆里练了一个多月,很苦...”,”好,继续努力“...
(阿仲与播求)“教练,我五月中旬要到北京打比赛,海峡两岸联队VS匈牙利国家队,您能来吗?”我何尝不想去啊,无奈我要筹备“泰拳文化中国行-青岛站”的活动,实在脱不开身...“教练,我赢了...”“好,恭喜你,继续努力...”“教练,我拿到了台湾泰拳锦标赛的亚军,决赛中踢到对方膝盖,因伤退赛...”“继续努力”
今年七月阿仲发来了广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