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用见自已见天地见众生

??《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电影里,叶问在听了宫二所云这三个境界之后,大彻大悟,遂将一生颠沛起伏都抛诸脑后,开始在香港设立武馆广收门徒——只因起心动念间立志要将中华武学发扬光大薪尽火传的信仰。岁月轮回,又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来临了,幸而在每个时代里,都还有叶问这样的人,像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任学用,便是这个时代所拥有信仰的人。让我们一同走近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任学用太极智慧侠骨禅心王小慧任学用,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祖籍闻喜,现居天脊。自幼好武,曾师从多人习练外家拳。年10月投师河南陈家沟,跟随陈式太极十一代传人陈照森,系统学习太极拳、器械、推手、擒拿、技击,尤精通太极内功、养生功。年8月在温县第四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陈家沟太极拳锦标赛上,荣获太极拳套路优秀奖、太极器械优秀奖;年8月在中国温县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陈家沟国际太极拳锦标赛上,荣获成年组太极拳二等奖;年创立弘道太极拳协会,旨在推广陈式太极,弘扬太极文化,让更多人受益。初见任学用,是在弘道太极拳协会在左权莲花岩景区举办的公益展演现场。开演前,一大群的协会会员,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整理行装、或欣赏风光。只有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微笑,没有局促不安,没有自卑落寞,周身透着一种月白风清的淡定和从容,安静而有力量。当知道我们的采访意图后,也只是赧然一笑:“其实世间事,无外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九个字而已。”……愿力所致,岿然随心“所谓见自己。就是了解自己的短板,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在行动上毫不动摇地追随心愿走下去,不困惑,不迷茫。就拿习武来说,必走的第一关就是见自己,这样才能在练功的过程中,深刻了解自己身体四肢大脑精神的机能,然后才是知彼,百战不殆。”自幼酷爱武术的任学用,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常在放学后偷看剧团武生的演练,跟着学功夫。十二、三岁开始自己练拳,用家里给的零花钱买各种武术书籍,自己对照着书中的姿势、动作要领整天拳打脚踢、窜蹦跳跃、腾挪闪战不亦乐乎……从中学开始,就利用假期,四处寻访“高人”虚心请教,先后跟随多人习练外家拳。“那时为博得老师高兴,能多学个一招半式的,我经常上山打鸟,下河抓鱼,还不时买些白酒孝敬师傅。”就这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任学用先后学会了拳击、散打、格斗、实战……这些,都让年少气盛的任学用颇有些自豪感,也决心在习武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转眼,就到了年,这一年,已参加工作的任学用,随着对武术钻研的深入,他却越来越迷茫,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什么是内劲,劲是什么?气功又是什么?什么是气沉丹田?练内家功夫的人为什么说要气沉命门,为什么命门要后撑。这一切的一切,任学用都练不明白、也想不明白。“那年6月,我很偶然地听说,太原有两个杨式太极拳师傅在潞城教拳呢,于是就去看,就想学。这时,跟我同行的朋友就劝我:要学就学正宗的,太极拳还是学陈式的好。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一位拳师在教陈式太极拳,整套拳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沉稳干练的拳风、静动相宜的拳意,行如疾风过境、静如天地皆宁,痴迷武术的我立时就被这套太极拳深深地吸引了。后来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些太极拳的宣传以及太极拳圣地陈家沟的介绍,于是就产生了再拜名师学习太极拳的念头。当年8月,我就慕名来到陈家沟,在陈家沟武校系统学习陈式太极的套路和站桩等功夫。因我在学习太极拳之前是练外家功夫的,散打、泰拳等都有接触,学习太极拳之后,这个转变的过程开始是很痛苦的,但慢慢的这种改变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凸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太极拳这种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让自己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压力下变得冷静和安宁,不为外事纷扰而乱。而且,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与太极拳相关的运动科学理论,这些科学理论对于我之后的练拳和教拳之路都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让我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习练太极、教好太极。”??《见自已》以法悟道,不忘初心“所谓见天地。就是突破自己眼界的限制,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我一接触到陈式太极拳时,就深深为其折服,它为我启发的东西远大于以往所有老师传授的内容,对于武学这样内容繁杂、充满无限未知和不断求索的学科而言,这样的平台让我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让自己能够科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刚开始到武校的时候,我跟陈春雷老师学了一个多月的拳。在练拳的过程中,见同学陈飞飞打的架势比我们的都好看,于是就去问,这才知道他在武校学习的时候,还同时跟着陈照森师傅学拳。因为知道陈师傅每天早晨都要跑步,然后我第二天晨跑时就专门等着,等遇见陈照森师傅后,就把自己也想跟他学拳的想法说了。当时,师傅并没有答应我。只答应晚上可以去他家里看他徒弟打拳。这一看,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才知道什么叫见天地了!当时武校有个学员叫张保宗,是陈照森师傅的外甥,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就在那个晚上,我们互练推手,他出手很快,我都来不及反应就被连续摔出去两次,当时,摔得我的腿都直打哆嗦……”这刻骨铭心的一课过后,成为陈照森的弟子,跟陈师傅练拳,成了任学用习武的夙愿和追求。为了此夙愿,他每年五一、国庆等长假都要到陈家沟学习,后来,为了更好地系统学习,他把所有的周六、周日都拿来和工友调班,每年积攒下的2--3个月休息日都用来到陈家沟系统学习,近30年矢志不渝。“那时交通不便,我早上7点从天脊出发,中途要转好几趟车,还要走很远的山路,通常在晚上7点才能赶到师傅家。”年5月1日,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发源地,身着印有陈照森入室弟子练功服,行过庄严拜师礼之后的任学用热血沸腾,执著求索几十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荣幸的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拳艺一道,重在师承渊源、口传身授。陈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且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武校学习,学的其实是个大框。真正想学到精髓,还是要拜师。现在好多人不清楚师傅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其实是两组概念。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你今天跟这个老师学习,明天还可以选择跟别的老师学习,而师傅不可以。俗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父亲肯定是不能随意变换的。所以武林中又常有师傅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师傅三年的说法。这三年中,师傅要看徒弟的悟性、品德和他能不能学得好,因为一个徒弟,将来出去是要代表一个门派的。徒弟也要看师傅的人品、功夫,还有他愿不愿意教你等等,这中间,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也需要一种缘分。”“正式拜师之后,我先是迷上了套路,手眼身法步样样不输人后。后来又迷上了站桩,在站桩中体悟太极养生内功的神奇效果。再后来又迷上了推手,每天学拳之余就是找张保忠推手,一边挨打,一边琢磨。别看人家张保忠打篮球打不过我,推手那可就比我厉害多了……”想起年少往事,面容一贯沉潜的任学用也不禁微笑了起来。“一次,师父有事外出,我偏又遇到一个不解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因为第二天就得赶回单位上班,所以我就一直在院子里边站桩边等师父,直到晚上11点了,师父才进门,见我还在院子里站桩等他,就又心疼又责备又耐心解答我的疑惑。等我第二天走的时候,师傅领了所有的徒弟去车站送我。”感念于师傅的恩慈,从此他习拳更加勤奋,无论天寒地冻的三九,还是酷日当空的三伏,如果哪个动作没有到位,被老师批评,他都会暗自一遍遍揣摩习练,直至老师满意为止。任学用的这份难得精神,使得陈照森对他也多了几分厚爱,倾尽一生所学悉心传授。很快,陈式太极拳传统枪、刀、剑、棍等各路太极器械,任学用都学得极为熟稔。“这些年,读书越多,越知道学之不足。一个优秀的拳师,必须有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学精学细,绝非仅精套路、擅推手就能当一个优秀的拳师。我年轻时,只要是体育项目都爱好,尤其喜欢各种球类。自开始系统练习陈式太极拳后,慢慢地我就把其他爱好都放下了。每日工作练功之余,就是对太极拳的拳理以及中医经络学等进行精研。常言说,无信不立,不诚不行。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做好。该放弃的,就一定把它放弃。用全部身心来做好一件事。”从年轻气盛渐至中年不惑,任学用深知自己与师父“手不搭手、衣不沾衣、一招见输赢”的境界尚有距离,更明白功夫的高低并不在于你一掌能够放人多远,而在于你有没有相应的反应能力和高深的修为,有了这种高深的修为和反应能力,方能收放自如,达到轻灵松净、神静柔化的境界。故而更加不敢懈怠,终日潜心修炼。在这个处处喧嚣的年代,天脊集团偏僻而清幽的公园一偶成了任学用潜心习拳的最好去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一练就是三十多年。“现在我依然每天早晨6点、晚上8点准时到门球场打一个小时太极,一边潜心自练,一边尽心尽责地对待每一个来学拳的人,不厌其烦地为学员们讲解示范,直到大家掌握动作和技击要领为止。这么多年来,不练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言谈间,面容沉静,气质清浅,却让我突然找到了他身上那种安静而有力的光芒来源,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见自已》一切利他,回归本心“所谓见众生,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把所有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的回馈众生,即授业于人。因为一份好的技艺需要传承,众生需要,你也需要。其实弘扬佛学也好、弘扬太极拳也罢,不搞神秘,不高高在上,就是谦和低调的给予引导而不灌输,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让接触到我们的人都真正受益了就够了。就连我自己来说也是这样,年轻时没有下到功,老了更要好好用功,踏踏实实教拳,诚诚实实做人。也愿所有人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最初的自己,并能见一番天地,如若有幸,愿见众生!”一番话,阐述得禅意芬芳,那种从太极里体悟出来的宁静智慧瞬间就沉醉了我们每一个人。“习武先习德,学拳先做人。”这是任学用多年来所秉承的一句人生格言。他说:“太极拳,教的是拳,传的是道。而拳学一道,初为技,进为艺,终为道。有多大德才能包容多大的功夫。‘德’在太极拳上的体现:一是虚心。只有虚心才能在学好规矩、方法、技巧层面逐渐向艺的方向迈进。二是平和,只有平和才能对拳理道义有真正透彻的理解。三是舍得。唯能舍能得,才能在学艺的同时证得用意不用力的以柔克刚之道;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天人合一之道等等。有了德,拳才能由技入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浮躁的东西太多了。太极拳这种运动,刚柔并济,快慢相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让人静下来。其中,陈氏太极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端庄、气势腾挪、开合有致、紧凑精巧,更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祛除生理疾病,对治疗疲劳综合症和慢性病都有显著效果,尤适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养身、强身、修身。但是,人与人之间毕竟有体质差异,有人患胃病,有人颈椎痛,还有的人是腿疾,不同的体质,就需要不同的太极养生训练方法,有些动作可以多做,有些动作必须少做。这就需要拳师不仅懂太极拳套路动作,还需要了解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才可能对每个人开出不同的太极养生处方,让每个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疗效。例如,老年人为了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可以选“前蹚拗步”和“倒卷肱”等动作来连续练习。为防治颈、腰椎疾病的人可以连续做“云手”动作,并适当加大动作幅度来防治身体各部位的关节疾病等。所以说,一个好的太极拳师,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套路、规范动作的拳师,更像是一个私人保健医生。”鉴于此,任学用授拳之余继续系统地对太极理论、易学理论、以及中医经络学等理论进行研究,孜孜不倦,求贤若渴。同时,还依照陈家沟大师们教拳的经验,结合自己体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拳法套路为基本功,配合推手技击训练,加上太极桩功精修和拳理讲授,让学员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通过自我内气的调节,畅通经络,调节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最终达到身体康健、身心和谐的目的。后来,他的同事们,还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在跟随任学用练习后,纷纷感觉自己的颈椎、腰椎、乏力、失眠、高血压等症状都在好转,于是,一个集团内部的太极拳协会便应运而生了,“其实我们成立弘道太极拳协会,是想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切磋武艺、发扬武德的平台,让每一位会员收获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通过习练太极来认识人性、心灵、自我、生命、社会…,然后在改变习气、毛病、错谬中发现智慧。诚如禅宗所言:转烦恼为菩提,化浮躁为清凉,所以我们提倡以拳修身。比如:不丢不顶守中正,让我们做事不矫枉过正,保持一个中正安舒的状态,才能收放自如;比如:舍己从人,随势就势,顺应事情的规律去做事,就会走得更远;比如:以法悟道,改变思维模式。无论太极拳的坐桩、站桩、行桩(打拳),都是让我们身心静下来,达到太极里讲的无为的一种状态后,你自然就能透过事相的呈现而看到背后的规律,从而不断解决问题提升人生境界,这是一个培本固元的过程,也是诸葛亮常说得那句:“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都是太极思维生发出的太极智慧,都能帮助我们正确处理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讲“和谐”,所有理论都讲阴阳、讲平衡、讲共存,从小处讲是个人身心和谐,从大处讲是世界和谐。而太极拳的“太极共生、生命整体、圆道运动”理念,恰就是对天道的效仿,是人用身体去效仿天道,最终实现天人合一。”当被我们问道,在他传授太极拳的这许多年里,有没有让他最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时,他侧头微笑了片刻后却说:“没有,我的生命中没有“最”。非要我说一件事的话,我记得,是在年冬天的一场饭局上,一位复员军人非要和我过招,万般推辞不下,只得在饭店外和对方切磋起来,还未过几招,我一个‘打虎式’,直接就把他摔昏在地,一瞬间,围观的人都慌了手脚,我更是惊出一身冷汗,赶忙给他掐人中,过了好久,对方终于醒过来,被朋友搀扶着一步步走了。我回到家,却翻来覆去一夜未眠,心中暗想:对方若告了状,法院会判我三年还是五年?直到天亮,忐忑了一夜的我赶忙给对方去了个电话,当得知他已平安无事时,才彻底放下心来。从此后,我开始琢磨如何在交流之始凭借皮肤的听劲判断对方承受力有多高,如何保护对方不受伤害。直至后来在天脊广为授拳,我都因人施教,像这种意外伤人事件自然再也没有发生过。”近几年,面对为适应市场所需,众多传授太极拳的名家将架势改编,导致太极拳在大众心目中留下老年人闲来无事练练玩玩的印象,且此种情况愈演愈烈之象,把陈式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受益的这个念头、这份责任从他心底油然而生。于是,任学用开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分教学:对于想健身养生的太极拳爱好者,他充分发挥太极拳健身祛病、调节身心这一主导功能,旨在帮助习练者调节出和谐的身心;对于想成为专业拳师的年轻人,他则从基本功教起,教授套路拳理、器械技击的同时,兼练太极养生桩功,以使其能承担起继承传统发扬广大的重任……访谈结束时,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太极之旅,听着任老师的讲述,依稀能看到一个从小习武的稚嫩身影一步步变得高大。临近告别,任学用又连续给我们演练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太极推手,其行拳大气流畅,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劲意贯通,完整一气,显示了精深的太极内功。??《见众生》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段话:“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融,不会显山露水;一个真正有品位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任学用便应如是了吧?!以道育人、以德化人、以术授人,却又性格沉稳、诚实谦逊、不事张扬,让和他打过交道的每个人都会感到,这是一位德艺双馨之人,可以深交,值得托付。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弘道太极拳协会在任学用的带领下,也必将团结吸引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为弘扬太极文化、促进全民健身做出更大的贡献!??《太极》

慢生活,致力打造潞城人的时尚杂志。

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ongming.com/zysx/zysx/146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