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认认真真走过场,记忆力逐渐下降,很多事做了就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活在当下,坏处是,经常被领导催着完任务。以前还好,读书时经常写写画画,记了大量的笔记,贴出一二。
1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很笃定地说会有东风,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敢说一定会有东风。其实是诸葛亮精通了《易经》,《易经中》有两句: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如果按照我们的水平,这句话一定读不懂的,所以要参照四面八方的注释。
当时正是十月,阴历的十月,节气是立冬和小雪。所谓立冬,也就是小阳春。也就是说,每年的十月中,一定有三天会变的暖和的。平常十月吹的都是西北风,但在这三天里会吹东南风。东南风一吹,天气就便暖和了。
诸葛亮精通易经,所以断言会借来东风。曹操也懂这些,但没有诸葛亮学的精,他忽略了十月会有三天吹东南风的,所以,就……
《李陵答苏武书》里有言,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现在正是这个时候。下个月就是十月了,现在的北方和赤壁之战的北方一样的,会有三天变的暖和,只是不知道初一到初三呢,还是二十到二十三。
2
我从来没有在中国的文学作品里看到描写女人皮肤的时候说,这个女人的皮肤很结实。大概是我还没有看到。但外国就很多了。我不知道皮肤结实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皮肤很紧,就说结实?好像是这样的,但应该不完全是。
就像我听说白人的皮肤很白,但很粗糙一样。其实黑人的皮肤最嫩。
看来只有亲自摸一摸才能了解。
3
读佛典,随处可见莲花。
《爱莲说》应该比较著名。
《楞严经》中有,尔时世尊,从内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花如来。其中“尔时世尊”就好像古代小说中开头的“话说”一样,随处可见。著名的金刚经中说世界的段落就有“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不论小说还是诗歌,开头都是很重要的,“尔时世尊”就是是佛典的好开头。
《维摩经,佛回品》说,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空寂行。
《诸经要解》中说,故施放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大正藏》,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
明朝写各种植物的书《群芳谱》里说莲花是,华实齐生。意思就是,所有的花卉都是先开花后结果,但莲花在开花的同时,也结实了莲蓬。
佛学选择莲花很高明,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做任何事的先决条件。尤其在现在,花花世界,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一点纯真,理想,不被世界打扰。读一读莲花,清心自在。
4
战乱年代,日本最讨厌,和平年代他也不安分。甚至在拳击格斗散打的比赛上,你看日本选手,往往都是很嚣张的,但实力往往都不行,当我看见日本人被虐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很高兴。但日本人挨打很厉害,跟武术修养无关,挨打甚至比泰拳选手都牛逼,这是值得欣赏的。
日本挨了原子弹以后,投降了,然后给美国送了很多樱花,盛开在华盛顿。这是日本人的小计谋,我们在战争上失败了,但在文化上也要侵略你。日本人让美国一个原子弹摆平了,但还不甘心,所以送了樱花,盛开在华盛顿,这是日本人给自己心里的安慰,精神上的满足。多么恶心的一个国家。
我以前听身边的人说,日本的樱花很美,要去日本看樱花。我就觉得很可笑。搞清楚,日本的国花是菊花,秋天的黄菊。
台湾人之所以很日本很接近,是因为台湾被人家日本管了五十年,大陆人就不要附庸风雅了。虽然台湾出了个李敖和周杰伦,但也不用跟随人家的生活方式。
5
“无病呻吟“的解释是,没病瞎哼哼。其实无病呻吟的典故来源于一个故事,好像是孔子的学生当时弄出来的,说读书就要读出来,不然根本记不住。这个我们能理解。比如《滕王阁序》,就是典型的四六骈体文。不读出来,就跟没读一样。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但如果什么东西都这样写的话,那当时的布告老百姓就看不懂。所以到了李世民,他本身就文武双全,所以下令变成语体文,所以唐代就有了散文改革。不然按照东汉到魏晋南北朝那一套的话,写东西真的太他妈费劲了。梁武帝的昭明太子编了著名的《昭明文选》,是把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大文豪的著作都收编了。
中国人提起古代文学,韩愈首当其冲。但是韩愈提倡的是是中国上古的文字。李敖说韩愈是这样说的,一、他要表达什么?答案是:他思路不清,头脑很混,他主张“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但什么是圣人之志?他自己也不知道;二、他表达的好不好?答案是:他好用古文奇字,做气势奔放状,文言文在他手下,变成了抽象名词排列组合,用一大堆废话,来说三句话就可说清楚的小意思,表达得实在不好。
这就是真正的中国文学,就算在鲁迅时期,文章还是要读出来的,不然就把文章浪费了。直到现在,口水话的文章出来了,但其实不应该太多,不然中国文化就真的被糟蹋了。
无病呻吟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了之后,知道书就是要读出来才能明白的,所以就在房里大声的读,外面的人听得影影绰绰,就觉得在呻吟,无病呻吟就这么来。至于故事的准确性,我记得不太肯定了。还待考证。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