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技术连载系列站架与移动基础之双手位

我们在比赛中可以看到,同为搏击项目,不同项目的站架双手位置是有明显区别的。即使是同一个项目,风格不同的运动员在双手默认位置的选择上也有明显差异。

泰拳站架中身体某部分的默认位置总体上说是效率的问题,即能够以尽可能小的能耗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从攻防两方面来考虑和平衡的。

防守方面,一般来说双手拿得高(接近抱架防守的位置)比拿得低要有效率,这是因为双手每次来回防守位置的距离最短,所以效率最高。泰拳一般入门时要求双手置于眉角,就是因为眉角处于应对额角(抱架防守要求位置)与耳朵(捂耳式防守要求位置)的连线中点,往两个位置来回效率最高。此时,距离短、效率高就意味着从作出防守反应到做出防守动作时间更短,更有可能成功防守住对方的进攻。泰拳由于高扫、肘击等重武器存在,手默认在高位对头部的保护更充分。此外,手在高位、拳架外扩能让泰拳运动员随时做好内围缠斗的准备。一般你去拳馆,其他教练让你做防守动作时候,双手放在颧骨前面,或者下吧的时候,我很负责的告诉你,你的教练,一定不是打纯泰出身,多一半,是散打教练,或者会点拳击的教练,因为他们没有挨过肘击,不会做针对的防守。我每次要求学员双手防守位一定不能低于你的太阳穴位置。

进攻方面,手拿得高,肩部也要随之耸起,这样出拳速度会更快更直接,而且前手拳也会打的更远,后手可以加上身体的重量从上到下,打一个滑动加速。

传统泰拳运动员手往往拿高到眉角,但也有运动员长于拳腿等外围技术,为此将手位下移,同时依靠灵活的步伐和躲闪进行防守。比如说闪电勒德斯拉,他的手就拿的很低,因为他有很好的拳击技术,可以用摇闪去灵活的躲避进攻,但是这是各别选手啊,不建议新手区模仿这种抱架。

所以,泰拳手需要针对自身特点,基于攻防平衡的考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站架手位。今天并不给大家带来比赛的解说视频,而是分享一下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选手的日常训练,和备赛视频,他就是苏波邦。

苏波邦,泰国泰拳选手。

作为泰拳王子播求的亲传弟子,苏波邦最近两年成为搏击界冉冉升起的实力战将。年,苏波邦出战诸神之战资格赛,两连胜晋级16强,之后淘汰赛又一路晋级战胜包括中国选手郑召玉、张春雨在内的多位好手,强势晋级4强。但在半决赛的泰国内战中,苏波邦却不敌最终夺冠的西提猜,最终止步4强。年诸神之战,苏波邦卷土重来,一路过关斩将,进入8强,4强争夺战苏波邦再度对阵西提猜,这次苏波邦没有再给西提猜机会,拿下了比赛的胜利,晋级四强。年1月1日,昆仑决年年度总决赛在中国海南三亚成功举行。在昆仑决年诸神之战总决赛中,苏波邦先后力克曼和夫、江通猜加冕昆仑决诸神之王。下面咱们就来看一下作为冠军选手的日常训练吧。

感受一下冠军的日常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ongming.com/tqwg/tqwg/160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