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到舞台的转变格斗选手转行影视圈

经常会听到一个话题,“某某不是散打冠军OR拳击冠军吗?形象也不错,退役了还能转行拍动作片,真不错!”事实真的如此吗?早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格斗这个项目来说,还是简单的停留在拳击一项上,年的UFC大赛首创的综合格斗的比赛模式,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美国也是直到十年前才真正的开始重视这类比赛,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理解则起步得更晚,至今仍然有大量的影迷分不清武术套路运动员和格斗选手的区别,遑论各项格斗比赛中的那些成功转型成演员的选手了,所以,理性的分析这个现象是有必要的,对于制片人,对于想转型的选手本身,以及对于演员自己发展都有鉴戒意义。

1.专业格斗选手的定义

《速度与激情7》的成功虽然离不开对于保罗沃克的缅怀,但是更得益于整个团队的卖力演出,演员团队里面与格斗有直接关系的有三位,分别是“巨石”强森,泰国动作巨星托尼贾以及龙达·鲁西,他们各自在电影里面都有精彩的演出,强森的六管航炮与武装直升机对轰,托尼贾与保罗精彩的徒手格斗场面,龙达·鲁西与米歇尔的性感肉搏都让影片增色不少。大部分观众肯定都会把这三人归为一类——动作演员,那么问题来了,格斗专业哪家强?三人中严格意义上来说能称为职业格斗选手转型的只有一位!而且超乎大部分影迷的想象,这位唯一也是三人中唯一的女性——龙达·鲁西!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专业格斗选手的定义说起,很多人肯定不服气,认为巨石强森那种才是真正的格斗达人,其实强森本人是可以算做前格斗选手的,WWE重量级冠军头衔多少还是有点说服力,但是,虽然WWE是摔角比赛不错,但是大部分依然是由编排好的剧情动作来“打”,所以这也是强森转型成功的原因之一,本身就必须要学花哨的技术来完成比赛,换成电影模式的难度要小得多,而女汉子鲁西呢?她是标准的格斗选手,奥运会级别的柔道选手,UFC格斗女王,柔道和MMA都是标准的格斗项目,不参杂一点表演成分,都必须在相应的规则下以相应的技术去击倒或制服对方,期间有裁判公证的判罚,规则的保护,但依然会出现被KO击倒或者说折断关节受伤的概率,所以,这才算得上是专业的格斗选手。而三位中的另一位托尼贾,虽然贵为泰国第一动作巨星,但是托尼贾的泰拳却是如假包换的表演式泰拳,古泰拳的徒手和兵器套路,以及跆拳道特技,并不算是一位真正的格斗选手。

这里有的影迷会问,李连杰,甄子丹一类的演员算不算专业选手呢?算!但是是专业套路选手,包括前段时间获得八极拳冠军的张震,他们都是专业的套路选手,套路只是武术训练的一种,虽然有技击的含义在里面,但是并没有技击的形式,严格点来说,武术套路和艺术体操类似,实战的价值并不多,但是表演价值非常高,所以这方面出来的李连杰,吴京,赵文卓等等在电影的路子上都比较好发展,但是格斗选手的路就不那么容易了。

2.转型的难度

前面我们介绍了何为专业格斗选手,那么下面就来说一下这些选手转行做演员的难度,首先,银幕不是擂台,有真的受伤,但没有真的KO,这个点很难把握,简单来说,擂台上格斗选手的肢体语言最能体会的是他的对手,你的拳脚进攻节奏,打击效果,除了你的对手和你的教练员以外,真正理解的不多,而在电影里面,不好意思,你的肢体语言最能体会的必须是观众,镜头是需要和观众交流沟通的,你需要告诉观众怎么去进攻和防守,而且还要做到具备观赏性,说白了,就是要学会对于视听语言的理解。

“左直拳接右中段扫踢,打击对手要迅速连贯。”这是格斗赛场上教练对选手的指示,为的是迅速的打击对手,每场比赛下来,除了专业的拳迷能够看得出你的得失以外,大部分电视机前的观众对于你的比赛镜头只是凑热闹的心态,看看谁先被打倒,谁的动作更漂亮,甚至很多人根本还分不清拳击和自由搏击的区别,不信你可以问问许多看邹市明比赛的新观众,拳击的具体得分规则是怎么样的?这场比赛打法如何?保证答得出来的人不超过一半!甚至很多人还会问出邹市明和李连杰谁厉害这种问题,真实的格斗比赛尚且如此,那么你说直接生搬硬套这些动作在电影上会有什么结果?那就是观众还没看明白战斗就结束了。而且就邹市明在《变形金刚4》里面的表演为例子,平时邹市明打拳击喜欢游走战术,出拳拼拳的次数不多,力求清晰有效,但是在电影里面,他的打法非常的直观硬朗,一记平勾拳得手后,躲开对手的摆拳还击,然后再一记平勾拳打中对手后连续的左右组合拳KO对手!这就通过了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拳击的特点,而如果真实的比赛中你是看不到这样的场面的,这就是电影需要的!

大家会记得《我是谁》里面成龙经典的屋顶大战,对手那犀利的腿法,大家也会记得《冬荫功》里面托尼贾犀利的“百人斩”大战,甄子丹《导火线》里面精彩的地面缠斗!跆拳道,泰拳,MMA这三种技术在这三部电影里面都发挥得充满魅力,观众也都理解了跆拳道高位腿法的变幻莫测,古泰拳凌厉的肘膝技术和反关节技法,以及MMA的全方位格斗理念,这是成功的案例,因为这些人虽然不是专业格斗选手出身,但是懂镜头,懂得让观众去理解,每一个进攻招式的清晰有效,反击的时机刚好,加上些创新的炫技法,这才是能让观众看得懂的动作场面,而不是一上来对阵就真的发挥实力把对手击倒。说到这里,许多格斗选手(武指)都尝试把真实的格斗场景清晰,慢动作的展示给观众看,结果变成一部不伦不类的格斗教学片,而不是电影,这方面失败的典型是日本的空手道电影《高踢少女》,大量的慢镜头配合动作来讲解空手道技术动作,浪费了原本身材相貌都不错的女主角。而同样是空手道题材的《黑带》,简单直接的展示空手道的经典动作,不多余,不拖沓,让观众回味无穷。简而言之,如何拿捏好这个度,是格斗选手转型演员的最困难的地方。

3.转型的成功与失败

既然如此困难,大部分专业格斗选手都是只知道训练而不懂得演戏或者说没有接受过艺术熏陶的人群,那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呢?有!而且很多,先说我们熟知的华语电影圈。

陈惠敏:东星骆驼这个经典角色大家都记得,这位大佬级别的演员年轻的时候是正儿八经的打过许多比赛的,可以算是个专业的拳击手,但是由于他所处的圈子环境熏陶,对于电影来说也算很快上手,虽然后来的动作戏不多,但是那份气质是模仿不来的。

卢惠光:泰国华侨出身,出生于泰国北榄府,说得一口流利的泰语,曾经是泰国的职业泰拳手,后被成龙发掘的打星,卢惠光的身手大家早就在《醉拳2》里面见识过了,卢惠光的成功转型靠的是在成家班的历练,明白了真实擂台和电影动作的区别。

周比利:《精武英雄》里面与李连杰大战的藤田刚可以说是他最出色的演出,曾经多次获得世界自由搏击(踢拳)冠军的周比利显然更懂得发挥自己身高臂长的优势,在电影里面以势大力沉的攻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梁小龙:陈真,火云邪神!有扎实的刚柔流空手道底子,动作戏的理解方面,梁小龙是武指级别的,而不光是动作演员,虽然参加的全港搏击比赛不算很专业的格斗比赛,严格来说香港的搏击水平都不算高,但是在梁小龙所处的时代他的搏击水平也算是专业级别的了。

以上几位都是成功的案例,虽然会有疏漏,但是著名演员里面这几个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那么有没有反面教材呢?答案是没有最多,只有更多,鉴于想触电试水的人太多,所以失败的例子或者昙花一现的例子成千上万,所以仅仅列举几个我觉得有代表性的。

桑伟淋:全国武警散打冠军,散打大省山东省的省冠军,转型出道的第一部就遇见了徐克,这是许多人都梦寐欲求的机会,徐克也为他量身定做了《散打》这样一部擂台动作片,在片中甚至在散打界成绩远超过他的藤军,赵子龙都为他做了配角,可谓一炮而红,但是由于自身可发觉的戏路和角色太少,至今虽然仍然奋斗在演艺圈,不过却实难以说是转型成功。

柳海龙:曾经的超级散打王,实力和名气在中国格斗圈内已经不用在过多的诠释,但是柳海龙转型后的星途却一点也不顺利,除了《警察故事》片中饰演的反派第一高手以外,大龙的其他作品真的与他曾经在格斗圈的成绩成了巨大的反比,不过这也正好说明,隔行如隔山,虽然看上去类似,但是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想成功,必须从头开始。

当然,这里不包括很多只是被邀请来客串一下的格斗选手,如邹市明,宝力高,康恩等,这样的选手很多,许多人尝试了一两部之后就明白更适合自己的还是格斗本身,所以没有做出转型的选择,某种方面来看,这种选择是明智的。

国内的说完了,那么来看看国外的吧,先来说说成功的例子,其中有很多牛逼闪闪的巨星,但是抱歉的是,我很难把巨石强森作为其中之一,因为虽然我也相信强森的实战能力不差,但是他并没有像同为WWE重量级冠军布洛克BrockLesnar那样转打UFC来证明自己格斗实力,布洛克以一次UFC重量级冠军的成绩来打破了摔角手实战能力欠佳的质疑,只可惜,强森没有先走出这一步。所以这里就不举他的成功例子了。

道夫·龙格尔:瑞典著名演员,极真空手道高手,曾经2次获得欧洲极真空手道冠军的龙格尔,最让人记住的角色是《洛奇4》里面的苏联拳手以及《敢死队》系列,龙格尔从年转型以来至今已经拍摄了无数部电影,其中不乏顶级大片,而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也绝不是一张脸谱的打手这么简单,是名副其实的成功转型者。

康李:美籍越南人,当之无愧的搏击名将,美国散打第一人,世界散打冠军,UFC,K1等诸多顶尖格斗比赛的悍将,本身动作技术就很漂亮,转型拍电影得心应手,虽然一直没有能晋升主角,但是参演的电影数量和戏份却算得上是成功的,《一代宗师》,《十月围城》,《铁拳》等都是其代表作。

尚格云顿:这个就不用过多阐述了,欧美动作电影灵魂级别的人物,欧洲重量级空手道冠军,凌厉的腿法和诸多开创性的尝试已经为欧美动作电影贡献了太多,代表作《反击王》。

罗礼士:又译查克·诺里斯,李小龙时代的格斗巨星,同时也是动作电影的开拓者,《猛龙过江》里面与李小龙在罗马竞技场的对决几乎是其无可撼动的经典之作,而在《敢死队2》里面老将出马的罗礼士也有诸多经典镜头。

米基·洛克:曾因《摔跤王》提名奥斯卡的洛克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摔角手,同时也是一名退役拳击手,名副其实的职业格斗选手转型,《摔跤王》里面的精湛演技把自己的心酸历程呈现了出来,这是格斗选手最难做到的一点,洛克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除了这部值得大书特书的《摔跤王》外,《钢铁侠2》这样的大片也少不了洛克的戏份,堪称内心戏最好的格斗转型演员。

兰迪库卓:UFC著名选手,这几年成功的参演多部好莱坞动作大片,算是靠着自己的身手和努力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木幡龙:前日本拳击手,他以特定的戏路在中国电影圈获得了很多机会。《南京,南京》《精武风云》等是其代表作。与国内的情况一样,整个海外演艺圈也有大量的反面例子,而且情况甚至比国内更加惨淡,这里也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

菲多:“60亿最强”,Pride当之无愧的王者,格斗界沙皇等等吊炸天的头衔说明着菲多的实力,但是,这不代表能成功转型成动作演员,在泰国拍摄的《第五次死刑》是菲多的处女座,几乎没有什么看点,就连动作场面看起来也是那么的平凡,堪称失败的典型。

播求:K1当之无愧的王者,世界第一泰拳手,平心而论,播求的形象和技术确实非常出色,但是这并不代表演技能够获得认可,虽然《大城武士山田长政》这部电影播求只是客串,但是看得出来,无论是在动作还是演技上,播求还没有走出拳手的形态,其实这点不光是播求一个人,所有的泰国选手转型电影演员都是这个结果,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就是只能本色演出拳手这个行业,无法挑战其他类型,类似的还有穿心腿沙玛,奥运会拳击冠军宋拉康信等等。

魔裟斗:曾经的日本第一格斗型男,K1两冠王,超人气拳手,俊朗的外型曾经被很多拳迷看好,认为退役后转型演员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一部雷片《战神再现》彻底击碎了粉丝们幼小的心灵,魔裟斗从此转行做解说员…….

宾尼·尤奎德兹:搏击界大名鼎鼎的“喷气机”WKA初代世界中量级王者,曾经红极一时,在电影界也成为成龙的座上宾,参演了《快餐车》《街头霸王》等作品,反响不错,可惜后来港片衰落,宾尼的戏路越来越短,叹息。

其余的很多UFC冠军选手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大都是客串一两个打手,或者说搏击教练这样戏份不多的角色,即使是出现在《海扁王》《敢死队》一类大片里面,也依然改变不了他们转型失败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调整好节奏,改变自己。

4.启示

总体来说,格斗选手转型动作演员是一条险路,如果拳手本身意识不到这个问题,那么付出的代价也许根本就换不回一点收获,拳手本身是一个比较单一的职业,与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历积累也不如其他行业,所以导致在演技上难以有突破,如果对于动作的理解上调整不过来,那么路子就更狭窄,视听语言是拳手转型中必须攻克的一道课程,希望能引起重视。

而反观那些希望学习格斗来提升自己戏路的演员来说,体验格斗选手的训练生活反而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激战》的成功就是例子,彭于晏和张家辉都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而国外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格斗选手更多的可以考虑给艺人培训格斗课程的同时学习演技和动作技巧,使大家达到双赢的效果,一举多得,希望以后越来越多选手退役后能真正加入到动作电影行业,为日渐低迷的这块市场注入活力!

扫描







































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
山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ongming.com/tqps/tqps/100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