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同学认识的一位ITF跆拳道练习者与人搏斗受伤住院,于是同学发出了“跆拳道无用”的感叹。其实岂止跆拳道,任何一门武道、武术和格斗类型,都不得不在现代世界和现实环境中暴露出局限,超出我们认识的一切,打破了拳脚的神话,这无疑带来了尴尬和困惑,但是这毕竟是冰冷的铁一般的事实。
首先,我假定读者是对打斗有一般认识,但是并不系统接受过任何搏击训练的人。正因如此,才可能摒弃某门某派或者某种格斗类型的训练者的偏见。而且,本文仅仅代表作者在武学方面的浅薄认识,读者可博观约取,在不能接受的观点上笑骂有之,作者不多反驳。
笔者以为,一个练武的人,有三种境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有这样一句评价,虽然说得意境化却也十分中肯)。
见自我,便能称为“武人”;指通过练武不断突破自我的人
见天地,便能称为“武士”;指凭借武艺不断建功立业的人
见众生,便能称为“武者”。指武功到达一通百通了悟的人
至于历史和故事里还有什么“武圣人”“武神”的虚化说法,笔者仅以其为荣誉称号,并无实际意义,所以不多解释。
事实上,在练武的人中间,能打的人非常之多,究竟什么时候能打到头也说不清。但是在境界上能达到“见自我”的“武人”都非常少,所以很难谈论后两种更高的境界了。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跆拳道冠军、散打冠军、职业拳赛冠写传记、或者采访被出书,成为励志畅销书一类,便是如此。他们在各自的格斗场上面对对手,击败对手,事实上却是在与平日里自己的训练、与赛场上自己的恐惧和疲劳做斗争。你要打败对手,先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障碍,挥拳踢腿的一瞬间,必然是客服内心脆弱、畏缩和限制的一刻。
近代的霍元甲、刘云樵,当代的泰森、邹市明等等许许多多的武者,无一不是因为身体虚弱、备受欺负才习武强身健体,保护自己的。他们客服了自身的不足,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因而带动他们走上不同于常人的传奇道路,通过武艺打拼一路成长起来,最终走到他们各自历史的巅峰。
关于武者的分类和成长,笔者就浅浅地讲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可以关于武学境界再详细论述。
武者可以分类,武学的内容也可以分类。笔者愚见,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用于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武术;
用于街头打架的实用防身术;
用于擂台竞技的常见格斗术。
战场武术
首先战场武术很好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主要靠农业,比较稳定,而游牧民族却因为自身习性和畜牧经济模式的不稳定,不断会侵略和征服。
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存在,那么侵略和反侵略的行为便存在,那么战争就存在。
即使再复杂的战争也由一场场血肉纷飞的实际战斗组成,所以战场衍生出了武术,武术的定义本质也是杀人术,是严肃而不容质疑的。
这也就是武术最初的目标——保家卫国。
但是不同时代的战斗方式是不同的:
春秋战国,车战盛行,君子是贵族身份,所以必须掌握驾车。在此基础之上,要掌握戈和戟等长兵器,以及弓箭、弓弩等远程武器。这也就是儒家六艺中必备有“御”和“射”的原因。
汉代抗击匈奴,匈奴向以骑兵厉害,所以剑虽然锋利,但是由于刃口轻薄,不利于马上劈砍,容易折断,所以汉代产生了马上使用的“环首刀”,刀锋厚重,威风霸道。
唐宋时代,南北战争频繁,少数民族骑兵不断南下入侵繁华市镇。由于此时经济的发展(唐诗宋词中可以考据),部队不再重视边防,而是外松内紧,保护重要市镇。此时以骑兵对骑兵不可实现,否则就马蹄就会踏遍繁华都市。“以步兵克制骑兵”成为中原兵家的“科研项目”,所以今天很多武术保留有长兵器的用法,而且被视为门派的“高级武学”。
到了元明清三代,封建统治日益强化,对民间习武并不支持,所以就衍生出两种奇怪的武术类型——表演武术和养生武术。
表演武术:街头的杂技、硬气功,还有戏曲中武生的耍花枪、翻跟头等
养生武术:五禽戏、八段锦乃至于像今天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
这些武术脱离了武术在传统时代的战争作用,不是真正严格的杀人术,失去了原本的实际意义。但是同时也不能否认,它有利于武术文化的丰富和推广,让民间更多地了解了武术的部分面貌。
防身术
防身术,也叫自卫防身术、护身术、防暴术等。总之就是在街头巷尾面对打架等暴力侵害时进行防范的技术。
防身术有几个基本的原则,违背原则的做法,即便是武学的内容,也必须谨慎看待:
防身术攻击的部位都是人体的要害部位:眼部、鼻梁、咽喉、小腹、裆部和各种小关节;
防身术对于习练者是不具备任何特殊的要求的,不用你个高、力气大、手长脚长;
防身术动作没有好看的,快准狠却经济实用。一招制敌在这里不是了不起的壮举,而是防止在打斗中发生各种意外的(坏人的同伙赶来,自己体力不支,对方掏出武器等危险情况)无奈选择。拖得越久就越有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
街头防身虽然是武术的一种、格斗的一种,却不同于战场用法。
因为战场是集团作战,基本上就是正面交锋和打埋伏战,攻击方向很明确,个体的战斗员没有灵活的移动空间和机会。
而街头打斗往往三五个人游走对打,从推搡升级到拳脚,然后一方弱势逃避,被另一方抓住然后按到地上暴揍结束,全过程会不断伴随移动。
战场双方都持有特定的兵器,明枪暗箭,不会徒手。
街头打架除非是约架,否则情况非常复杂,可能对方口袋里藏着折刀等武器,可能对方开始没有武器却随手捡起板砖、酒瓶等武器对你进行伤害,而你大多赤手空拳,拳脚在这时候显得脆弱无比。
战场武术的目的是杀伤对手,大多针对致命要害。
街头防身术的目的是击伤对手,使对方停止侵害,过当则需要担负法律责任,所以大多以智取胜,一时使对方无法抓住自己然后便迅速逃开。
因此,街头防身术的目的和方式与战场已经完全不同。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街头的警察即使有棍也很少使用,更不必谈拳脚,枪械、喷雾和手铐成为辅助抓捕的有力武器,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警察自身的安全。所有你很难看到警察练习击打动作,而是练习擒拿和躲闪动作,警棍和防暴叉是在密集人群中防止枪械和喷雾误伤群众而采取的备用措施,并不是主要用法。
擂台格斗
擂台的格斗术是今天我们见到最多、练习者最多的一种武学类型。
大体上有几类:
奥运会比赛项目:拳击、击剑、摔跤、柔道、WTF跆拳道
有自己独特比赛的项目:剑道、空手道、ITF跆拳道、太极推手等
只有演武没有比赛的项目:合气道、居合道、托肩、卡波耶拉、卡拉里等
踢拳类站立式格斗项目:泰拳、日式踢拳、荷式踢拳、美式踢拳、美式实战空手道、散打等
综合格斗全面性的格斗项目:MMA综合格斗、巴西柔术、竞技性截拳道等
擂台武术因为有大量的商业赞助,有许许多多的格斗明星和格斗迷,成为现在习练者的主流武术文化。但是不能忽视,擂台武术类型的格斗,都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它本质是强调有益于人体的运动,不是戕害人自身健康的打斗。在规则中,打斗显得技巧更多,更富艺术性,但是它去除了武术本身的野蛮杀戮的直接和现实性,显得一切都理想化。
汤米克鲁瑟斯师傅是国际截拳道大师,曾应邀来中国做讲习会,谈到他有两位朋友因为在街头实用MMA综合格斗的打法而被杀死的惨痛例子。
我们学习武学有许许多多的出发点,但是希望我们能清楚辨别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用法的武学格斗类型,切实地明白武学的优势和局限,更灵活合理地运用它来保护自己,守护身边的人以及体会到人生在世的意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白癜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