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拳架势,舟行浪头形意拳防御为寸劲迎击

读者朋友们,这是心意横拳主题第三篇教学内容,该系列原文是以心意拳的横拳以形意拳的崩拳来讲解拳架结构与践蹿发力的要点。

要说明拳架的重要性,又得透露另外一个秘密,横锤还隐藏着五行炮拳的功能。炮拳的防御架势最为直观,而横锤正好也练这个。要说炮拳架势,又得讲解一下防御架势的应用原理。

舟行浪头的发力特点

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传统武术抱架结合了兵器格斗,做了中和处理,让其即可以用于徒手格斗又可以用于兵器对抗。

好比长枪、单刀乃至单剑,持械手往往是在心口以下腰部以上位置,因为兵器有长度,所以防守反击的距离是离开身体一段空间的,而不像单纯的拳脚格斗,两手是举起来在腮部、额头高度,而出拳也是从高处直接打出。

如果用兵器也是这个高度,那就不配套了。所以同样是防守护头,形意拳的护头理念与技术就与现代搏击有所不同,哪怕在一些外观上是相似的。

内家拳讲究后发制人,后发是为了稳妥,但操作上很难。其用拳看似被动,实际是主动意识下的形态被动,是迎击式防守。并且形式上也不是绝对的后动,可能一直在动,这个理论上的「后发」更多是指终极一击,即是确定发劲成招,之前也有试探,有接触,只是不着急做奋力出击。

这个意识在泰拳实战中也有着精彩体现,泰拳虽然压迫感强,但节奏却不如踢拳、拳击快,甚至攻击密度都不如跆拳道,但是其后发形态却很明显,尤其在比赛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阻截技术被应用出来。

反向论证,即便是号称借力打力的太极拳,如果实战中采用被动等待的战术也是绝对不行的,那会被人一气乱拳给砸扁。所谓掤劲防御,当是时刻预备着的,是先被碰撞而后变化反击的战术。对方的攻击来了得能撑住,以支撑为盾,推着盾牌往前进,就跟坦克出击一般,可能炮弹不着急打,但身体却是主动调整的。

形意拳的架势比太极拳更为硬实,但形意拳同样是察而后动,只是它防御推进的架势太猛,是堵着对方打,看上去便是硬打硬进。所谓「轻出」即是一开始没用力,那自然就是「后发力」。

打个比喻,船随水势晃动撞上桥墩,船自身没有发力,是水势的推动前行,但在撞上瞬间,就要考验船的结实程度了,相对于受力的形变张力可以认为是船在发力。这一瞬间也是心意、形意拳发力瞬间的状态,所谓「横拳犹如龙出水」,其意即是「舟行浪头」,又所谓「打人如走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yongming.com/tqdw/tqdw/180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