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因为我与周师是同门近枝,
门里有些旧事纠葛,
所以不方便说姓名,
如果是会英门总群里的老人,可能看完文章有的人能猜到我是谁,
也恳请不要讲出去,
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因为是同门的关系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也是考虑了很久才决定写点东西的。
以给喜欢热爱传统武术的朋友们
一点启迪和借鉴。
我不想直接的介绍太多周师的东西,
这个也不是轻易能说明白的,
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这样大家能从侧面看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选择跟周师学习。
从我的习武经历讲起吧,
这样朋友们能看到一个人,
习武的真实心路历程。
我是年生人,从小长得很瘦小,
到底瘦小到什么样子呢?
如果有一个同学欺负了我,
他就会受到全班其他同学的一致谴责,
说“欺负我是没能耐,
如果真有能耐去打别人去”,
厉害的同学都不屑于欺负我,
我小时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我是周凌风,我插一句话)
(我也是从小体弱与他相似)
虽然自己身体很弱,
但是内心是不服输的,
不过不服输没有用,
小孩子打架基本就是靠体格的,
想改变现状就只能自强。
那时也不太懂,心中充满了武侠梦,
买了很多武术的杂志和书籍跟着里面瞎比划,
像《武林》《中华武术》《武当》
《少林与太极》《精武》《武术健身》
《搏击》《拳击与格斗》等等有十余种之多,
买了好几年,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十分幼稚好笑,
自以为看看书看看拳谱就能学会。
后来有父辈的友人告诉说:
你别看电影电视里演的像李连杰,
他们那样刀枪剑戟的打的挺过瘾,
那都是花架子,是打不了人的。
要想能打人,得学拳击散打摔跤等。
在15岁时,有一个本家的小叔(比我大两岁)
告诉我说,他家附近有一个人在一棵大树上
挂了两个沙袋,领着几个徒弟天天在那练散打,
看着挺厉害,我两一起去跟他学吧。
于是有一天小叔带着我就去找他。
其实见面挺简单的,
我们主动过去表示了想学的意愿,
他就是简单问问:真的愿意练吗?
能不能吃苦?父母反对不反对?
如果不反对就让你们的父母过来跟我说。
第二天小叔的父亲(我父亲的六叔)
就带着我们过去表达了长辈不反对练武的意愿。
从那天开始我就正式的训练了,
这就是我的第一位师父也是我的启蒙师父。
师父在沈阳的散打圈子里颇有名气,
算是位“明师”,为什么说是明师呢?
我由于资质一般,也不够努力,练得很一般。
但是我的大师兄在90年前后
分别获得过三届的全国70公斤75公斤级的全国冠军。
后来比我大概再小5岁的师弟们再学,
师父说:中国的体育项目唯奥运论,
凡是奥运会项目就会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非奥项目就支持的很少或不支持,
从运动员的前途发展看,拳击更有前景。
所以后来的师弟们如无个人要求,
师父只教给他们拳击,不教散打了,
后来有两个师弟也分别获得各自级别的全国冠军,
现在他两都在省级拳击队当教练。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
我有这些师兄弟在身边,
也知道一流的远动员是怎么练出来的。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
从训练开始师父就注重我们的体能训练和基本功训练,
尤其是腿部训练。
没有功力是不行的,没有功力就是花拳绣腿,
我在以后的训练中也养成了这种重视基本功的习惯。
我体重斤高cm,算是偏瘦的体型,
我在25岁左右时练习杠铃深蹲用—斤的重量,
在30岁后用—斤的重量,
最近这些年改变了训练方式,才不练杠铃深蹲的。
这样就在师父身边练了近3年,后来就独自训练了。
这期间由于师父跟沈阳体育圈的很多人熟识,
沈阳早期的健身房都带我们去过,
我也经常去健身房练力量,
又接触了一些中国早期的健美前辈,
像著名的健美教练杨敬民,
前女子健美冠军赵巧玲等,
对健身房的一些训练方法也基本都懂。
丰富了自己的训练知识训练经验。
那时的我是非常看不起练武术的,
认为他们都是花架子,
瞎比划好看就是为了取悦观众,
自己过去几电炮就给他搂躺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到了20多岁,
自己的阅历也丰富了一些。
觉得自己在与人切磋时,打起来很是费劲,
都是硬拼,很费体力。
知道是自己的技术不够细腻,摔法欠缺。
于是又通过圈里人给我介绍摔跤的师父。
一个前提这个师父力量大不大没关系,
技术一定要好,技巧性要高。
因为力量可以自己去练去提高,
技术如没有正确的指导是很难提高的。
就这样一位圈里的大哥给我介绍了一个中国跤的师父。
虽然很相信引荐的大哥,毕竟我不了解师父的本事,
当年师父正好60岁,一个瘦老头,貌不惊人的样子。
我第一次跟师父学那天,
见面就跟师父说:
“师父你给我来一招让我见识见识”。
师父没二话上去就给我撂个跟头,
我起来后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倒的,
就说“师父再来一个”。
哐,又一个跟头。
这样一连四个跟头,
我仍然没明白怎么回事。
我蒙头蒙脑对师父说
“怎么回事师父,你这什么招,我怎么倒的”。
师父对我一笑“小儿呀,你要是上来就能明白,
我这几十年就白玩了”。
一下子我就被师父的本事折服了。
从那天开始我就好好的跟师父练基本功练招式,
这样大概两三个月的时候,
我突然冒了一句“师父你教我的不都是公马步吗?
”“对呀!”“这弓马步不是传统的吗?”“是呀!”
“传统的也好使呀!”
“好使呀!
谁说不好使?
我教你的不都好使吗?
”“啊......
我一直以为传统的不好使,原来传统的也好使!
“小儿呀,不是传统的不好使,
是你看到的那些人他都不会使,
所以你以为不好使,
师父我学的都是传统的,
你说好不好使?”
当时,我的心有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
突然间眼前豁然开朗。
从那天开始我对传统武术有了新的认识,
再也不像过去狭隘的认为武术都是花架子了。
传统武术是真的很厉害呀。
我这位摔跤师父还跟很多武术圈里人是好朋友。
像过去有个老的武打电影是跟李连杰的《少林寺》
一个时代的,叫《武林志》。
里面有一个主要的配角叫何大海,
他的扮演者李德玉。
还有著名的柔道教练刘永福,
都跟我师父非常好。
不单只这些人,我师父对他们的师父师承都很了解,
他们的习武经历,恩恩怨怨好多好多,
经常给我讲武术界老一辈的故事。
而且师父出身北市场
(沈阳民国时期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之地)的跤场,
老北市的旧事旧人都知道,
包括过去的镖局是怎么回事,
镖师们的生前身后都知道。
这样我不但跟师父学摔跤,
还经常听他给我讲过去的旧闻跟听故事似的,
非常开心,跟着这个师父我学到了比武术更大的收获,就是做人。
(只有真正的传统武术的师傅才教你做人)
这个师父跟头一个师父一样也非常重视基本功,
经常的督促我们勤加锻炼。
通过这位师父,我也接触了戳脚翻子拳和螳螂拳,
但是都没往下深练。
这时的我已经喜欢上了传统武术,
明白了这里有很多好东西,
内涵要丰富的多,
比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要丰富很多倍。
就这样后来我离开师父自己训练了。
到了年前后连着两年,我去体检,
身体状况都不太理想。
家里人说“是不是我过去练得太猛了,
练的都是硬打硬的东西,身体超负荷了。
”我想想,差不多,有这个可能。
得改路子吧,这时我就想到了传统武术,
既能锻炼养护身体,又有格斗的功能。
于是我托圈里的朋友帮我找师父,
我的要求是,要有真传的,
师父能不能打不要紧,
只要他有功夫知道怎么打就行。
我不像现在很多人说的那样,
认为传统武术不能打,
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这个不是我们平常所想的那样,
练传武的打不过练现代搏击的,
因为传武的打法和擂台竞技不一样,
容易出现死伤,
现在也没有那个旧时代靠这个安身立命的氛围了,
所以大多数传武习练者都没有实战的经验,
他只是有这个传承,
但是只要有恰当的手段进行实战训练,
他就会迅速的具备杀伤力。
就是练现代搏击的人
如果不进行实战训练也是一样不好使的,
最多比普通人强一点。
这样先后有朋友给我介绍了三个师父,
一个陈氏太极的,
一个山西派形意拳的,
一个尚派形意拳的。
我自己留个心眼,都没直接过去,
而是先访到这三个人都在哪练,
然后我自己私自过去,
在附近像看热闹的似的在那观察,
头两个师父都被我否决了,
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
第三个师父的功夫吸引了我,
这个人还是有能耐的,我能学到东西。
于是,我通过朋友引荐开始学习尚派形意拳。
天天都是站桩,打拳,这样练习了几年。
我在这期间点子有点背,出了一回车祸养了好长时间。
自己在与人切磋时又有一次受伤又养了好长时间,
很是耽误训练。
虽然师父的功夫很好,
但是从我个人觉得师父教我的
同我自己想得到的一些东西还是有不同的。
有时也很困惑,到底是哪里不同呢?
后来机缘巧合在网上看到了会英门的文章,
觉得很多写到了我的心里。
就加了周师的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