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nasalvestibule)是鼻腔前下部较为阔大的部分,主要位于鼻翼和鼻尖的内面。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鼻翼内侧弧形的隆起,也称鼻阀,limennasi)。该处有皮肤覆盖,其特征是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而且由于皮肤与软骨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鼻前庭囊肿(nasalvestibularcyst)年由ZuckerKanal首先报道,命名较多,如鼻唇囊肿、鼻牙槽突囊肿、鼻翼囊肿和鼻黏液囊肿等,现统称鼻前庭囊肿。系指位于鼻前庭底外侧份皮肤下、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多见于女性,年龄多在40~50岁,多为单侧发病,左右两侧无明显差异,文献报道双侧发病率约10%。
病因
1,腺体潴留鼻腔底粘膜粘液腺腺管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并逐渐增多形成囊肿,属潴留囊肿(retentioncyst)。
2,先天性异常迷走上皮学说年Klestadt提出鼻前庭囊肿源于胚胎期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部残留或迷走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囊肿称面裂囊肿,亦称球颌突囊肿(globulo-maxilarycyst)。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3,外伤学说有学者认为外伤是囊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刺激因素。
病理
囊肿壁由含弹性纤维和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于弹性。囊壁上皮多为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内含丰富的杯状细胞。囊液黄色或棕色,粘液性或浆液性。若发生感染则呈脓性。囊肿多呈圆形,大小不一,邻近骨质可受压吸收,形成圆形或盘状凹陷。
临床表现
早期无自觉症状。囊肿长大后,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同侧可出现鼻塞,鼻内及上唇胀痛,咀嚼时尤甚。偶见上颌部或额部有反射性疼痛。若并发感染,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加重。
超声表现
鼻唇沟区域皮下与上颌骨之间卵圆形液性无回声团,可清晰显示囊壁及囊内容物,边界光滑,其内无血流,具有典型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后方回声增强。高频超声的应用可显示2-3mm囊肿。文献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鼻前庭囊肿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为%特异性为90.5%,假阳性率为9.5%,假阴性率为0。超声无辐射,检查方便,可重复,可作为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病例1女,37岁,自觉右侧鼻翼处隆起三月
病例2女,43岁,自觉右侧鼻翼处隆起1年,触痛7天
鉴别诊断
1,须与鼻部牙源性囊肿鉴别,该囊肿多因牙畸形发育或因深龋所致,好发于上颌骨内或上颌窦内,或上颌牙牙根部、检查可见面颊部隆起,有缺牙或龋齿,X线或CT可见上颌窦底壁可被推移,骨质被吸收破坏,囊内可含牙。
2,须与鼻前庭周边的实性肿瘤(淋巴瘤/鳞状细胞癌/血管瘤等),CDFI可以鉴别。
治疗
囊肿较大致面部畸形、或引起鼻塞、或发生感染者,应手术完整切除囊肿。
亦可采用超声引导囊腔内抽液、注射硬化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小结
超声可以作为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还可以引导穿刺硬化治疗及疗效判定。根据低--无回声包块的位置,后方回声增强,无血流的特点诊断不难。鼻前庭的形态不规则,注意简接扫查法,探头很好的接触检查部位。对邻近骨结构是否受累显示不佳时应结合CT解读。
医院耳鼻喉甲状腺外科为株洲市重点建设专科
上述病例虽少见,但我院不少见!
万华主任医师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