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看你去泰国打拳了,小伙伴都震惊了,毕竟暑假里还是实习做义工的多,很少有人去学门格斗艺术的。怎么会想到去学泰拳?又通过什么渠道真的就义无反顾地去了泰国?周
毕竟是大学第一个暑假嘛,想搞点事情。再因为之前就一直在练拳击,然后机缘巧合在知乎上看到有些人介绍泰国普吉岛上的泰拳一条街,感觉那里训练氛围很好,我就去了。而且泰拳也属于站立格斗,比起拳击多了腿,肘和膝盖的攻击。准备工作就是办个签证,并且从那条街上找了一家拳馆发了封邮件。朱
哇,普吉岛啊,在旅游胜地练拳术又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周
平时就是训练,首先,每天早上起来会跑六公里,然后进行两个小时的泰拳训练。中午休息后,再跑六公里,之后再进行同样的两个小时的训练。一周练六天(一般星期六都会被水)。我们自己还会去参加额外的训练,比如交叉体能,核心力量,长跑,沙滩体能等等。总体来说就是强度非常大,是和职业运动员一起练的。但因为你就呆在那儿,每天也不会干其他事情,就是训练。晚上的话,有时会在训练营地里烧烤,有时去酒吧喝酒看比赛,或者去逛超便宜的夜市。到了周末,就骑着摩托车到处逛逛景点,还可以去各大海滩休个假。黄
那和你一起在泰国训练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你们又是怎么相互交流切磋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吗周
嗯,那边的教练都是泰国本地的,他们会一些最简单的英语,还有跟泰拳技术方面相关的英语,然后是用英语上课。里面的学员一般都是来自欧洲或者美国的,我们大家都是用英语交流。具体的故事没有吧,但是我觉得就是训练氛围很好,大家都是来自非常不同的地方(背景),就像我们学校一样。所以你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成为朋友,比如有在德国开柔术馆的,想到泰国来学习泰拳;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然后来打泰拳;有大学毕业之后,在工作之前,因为很喜欢这项运动来学泰拳;也有一些国家的职业选手,来这里提高技术。所以你会遇见各种不同的人,大家会愉快的一起训练,一起玩。WeAreWhatWeRepeatedlyDo.Excellencethen,isnotanactbutahabit.朱
那经过这一个暑假的训练,对泰拳,以及泰国这个国家又有了什么不一样的印象和体会?周
哈哈,去了泰国之后就彻底爱上这个国家了。首先它一方面保留了很传统的东南亚文化,另一方面又非常的西化。具体来讲,你既可以领略很独特的风俗,比如宗教信仰,去寺庙和一些店铺都要脱鞋,随处可见的僧侣寺庙,传统美食,周末集市,水上集市(你坐着船,小贩们也坐着船)和夜市。又同时可以过得自由宽松,比如我们在的那条街,以及大城市的酒吧和背包客聚集区,管制很少,几乎全是欧美客,几乎基本上和“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一模一样。泰国的纹身,酒吧夜店都很赞。还有一点,在我在飞往泰国的那天,在机场遇见了播求,我们还是同一个航班。这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巧合,也让我有一种命中注定练泰拳的宿命感。与播求合影黄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拳击这个运动的?为什么喜欢啊?周
十七岁。浅层次说,高考复习期间压力太大了。深层次一点呢,我觉得人类是一个非常精妙的物种:因为从身体结构上来讲,人类把这个耐力、爆发力和灵活性三个非常协调、非常均衡地糅合在一起。比如说有很多动物跑得更快、爆发力比我们强,但是它的耐力并不如人类。人类是可以跑马拉松的,这个运动量是很多动物达不到的。有一些善于长跑的动物,但是它们的爆发力,以及协调性,灵巧性,又不如人类。人类进化出了四肢,可以进行一些很精细的操作。所以说我觉得人体本身是非常非常完美的一个构造,那么我觉得能把这种完美的身体构造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其中一项运动就是搏击,因为它既需要你的爆发力,又需要你的耐力、协调性、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有人的一个智力,所以我觉得这是搏击最有魅力的一点。搏击其实训练的就是怎样努力掌控自己身体,这种对自己身体的深入掌控让我摆脱了一些束缚,这也是一种自由,我也认为这种肉体上的自由是精神自由的基础。黄
自己或者父母会不会觉得拳击很危险啊?周
父母一直觉得这个挺危险的,担心我脑震荡。他们也不怎么赞成我去泰国学拳,但他们认为我愿意花一个月时间去异国他乡学我喜欢的东西这件事应该值得鼓励,最终还是给了我资金支持。那些关于训练的日子黄
那练习拳击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又带给你什么?周
有一点很奇怪,你会很容易被贴上标签。因为我还有其他几个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特长,比如练短跑、打桥牌,但是当你跟别人说这些的时候大家并不会觉得怎么样,而当你说我是练拳击的,打泰拳的,大家一下就会被这个点吸引住。所以我认为那就是练拳之后你就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签。第二点来就是整个身体素质就是完全提高了不少。从小到大,因为我以前是练田径的,就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很了不起。到后来去健身房的时候,见到了很多一些大神后才发现自己很普通。然后自己在健身房练过一段时间之后又接触到了拳击,才发现健身房里一些东西是自欺欺人,总之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朱
听到别人叫你“拳击手”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周
不好意思。朱
那你觉得自己“拳击手”“桥牌队员”“田径队员”“激进的文科生”“正在学数学的SocialScience在读生”这些迥然不同的身份,或者说,各种身份之间有共存和冲突,主导和从属?周
我最大的感受,身份是会变的,真正的身份也只会有一个。比如我小学时候是练田径的,那真的是全身心的投入,每天有四个小时训练,每天做梦都在跑步;高中的时候打桥牌,因为学业紧,打牌就把大多数时间精力占用了;大学练搏击,因为训练时间的要求,我的其他爱好,比如骑车摄影打牌什么的都被挤兑了。所以,也许爱好有很多个,但是一段时间内,真正重要的我觉得只会有一个。进一步说,我不赞同那些所谓的采访状元的样板文章,我觉得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也是有情感选择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各种爱好都能完美兼顾是不可能的。就好比,哪怕是聂卫平也在听从“搏二兔不得一兔”后放下桥牌,专注围棋。黄
觉不觉得打拳击和学业有冲突?周
关于两者关系,首先说明,冲突是肯定有的。这里再讲几句毒鸡汤,我认为不可能有处理好学习和爱好两者关系的情况的,认真练习搏击的话是肯定会影响学习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赞同大卫休谟的reason是passion的奴隶,我花多少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是神经元和多巴胺决定的。为了兴趣,我会尽量去训练,现在一周有五天要去训练,如果实在学习力不从心,就会一周少去训练几天。朱
在这个访谈当中,你很多次的谈到了自由,无论是身份转换的“自由”还是搏击的“自由”,也要求我们用“自由主义者”作为标题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或者定义“自由主义”,又是如何在拳击或是生活中实践“自由主义”的呢?周
这个自由主义,是有明确的政治含义的,我想把这个跳过(微笑),自由主义也可以衍生为一种处世哲学。首先,学拳带来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让你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做更需要胆识的事,那么,生活中供你选择的选项也就更多了,也就给你带来更多的自由。其次,武术,这种被李小龙称为像水一样的哲学,代表着无穷可能性。武术这个话题里,你可以相信某深山里的老道可以一掌KO泰森、少林寺武僧可以血虐海豹突击队;你也可以看日本古柔术发展到现代柔道再被格雷西家族改为巴西柔术;你可以看原始蒙古跤,奥运跆拳道,地下无护具拳击赛;你也可以看UFC如何通过商业运作把泰拳,桑博,空手道,柔道,巴西柔术,摔跤融合在规范的擂台上进行较量。总之练拳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人类智慧的无穷和所谓权威的脆弱和多变。正如没有最强的武术,只有最强的武术家,武术的不断变化也让我的自由是一种多变的自由,可能是兴趣的变化,身份的变化,或者思想的变化。同时,我的自由也是对我自己的绝对掌控,就像一个优秀的武术家练习的各种技艺都只是为他更快更强的目标所服务的,他并不会被带偏。我所练习的东西,都是让我能更好的掌控自己,不被改变。
最后附上周孟阳同学返回成都双流机场时的朋友圈
一个月来每天早晨有三个闹铃然后疯了一样向海边跑十公里每天训练老教练会放泰语歌眼神已昏黄似乎能藏住热血最后一天狠狠打了十回合实战大家在泳池里用力告别喝到天亮对了,一个月前在这里见到了播求文黄家琛朱佳瑜图
周孟阳编辑
杨宇鹏围炉(ID:weilu_flame)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白癜风的图片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